公共摄像头谁来装、怎么管、什么能拍?什么不能不拍,这些大家很关心的问题终于有了“国家标准”!明天起,我国首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这些年,摄像头立过大功,抓小偷、查违章、护平安,锁证据,既充当着咱们的“守护神”,但是,也当过“偷窥狂”,酒店偷拍、泳池泄密,让人心里发毛。

新规一出,哪些公共区域能装摄像头,说得明明白白。该装的不要漏,瞎装的别乱凑,城乡主要路段、交通枢纽、人员聚集场所,这些地方该装就得装。但酒店客房、宿舍浴室等容易侵犯隐私的区域,严禁安装摄像头,谁敢偷拍谁吃罚单!
至于自家门口想装摄像头,一句话总结:可拍自家门,但别瞄邻居人。只要不把镜头对准对门的人,不录音不追踪,装个带摄像头的智能门锁防贼,那也是OK滴。

从家门口的小摄像头,到公共场所的大监控,背后关乎的是公共安全和个人权益的平衡,摄像头要是管不好,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就岌岌可危。过去家家装防盗窗,现在户户换智能锁,从前怕贼来偷钱包,如今怕摄像头来“偷脸”。说到底,科技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平安盾,用歪了成隐私刀。
新规的落地,既是对公共安全的加码,也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看得见”给的是守护,“看不见”给的是尊严。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文明的刻度,正从温饱安全转向尊严保护。毕竟,真正的生活安康、社会安宁,就是既要容得下天网恢恢,也要守得住方寸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