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玲 发自北京 南都记者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获悉,2024年北京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8227件,审结67075件;审结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专利案件3514件;知识产权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数额最高达7056万元。

发布会现场。图据北京高院。
4月23日上午,北京高院召开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北京高院副院长任学峰介绍了2024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他提到,北京法院依法审理了一批疑难复杂、新类型及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引作用。
比如,在全国首例涉及确认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效力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首次阐明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对权益主体和来源合法性的初步证据效力,为我国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实践提供了有力司法支撑。
在涉“巴曲酶注射液”全国首例经营者集中审查反垄断行政纠纷案中,北京法院首次对涉案反垄断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内容及附加限制性条件方案的评估方法等问题作出明确认定,为经营者集中申报人、反垄断执法机构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引。
据任学峰介绍,2024年共有46件知识产权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26.9%,判赔数额最高达7056万元,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
他举例,在涉“泡泡玛特”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中,针对涉案四个美术作品不同权利使用费标准,对赔偿基数进行了差异化计算,并基于被告已被行政处罚且被起诉后仍持续侵权的主观恶意,最终作出500万元的高额赔偿判决。
另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法院共审结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专利案件3514件,专利一审案件审判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同时,北京法院不断加大行政司法协同保护力度,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应中止尽中止”“撤回重裁”“绿色通道”机制作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5900余件,推动商标驳回复审行政纠纷一审收案月均下降12.5%,实现商标行政纠纷快速定分止争。
当天会上,北京高院民三庭庭长张晓津发布了“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事例”。具体如下:
1、制定并实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规划(2023-2025)》及年度任务分解;
2、北京法院开展关于完善数字经济下新类型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机制领题调研;
3、北京法院召开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调研座谈会;
4、北京高院发布《北京法院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保障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5、北京高院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发送司法建议;
6、北京高院发布《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指南》及典型案例;
7、北京高院召开商标司法行政协同保护座谈会;
8、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十年之际举办国际研讨会;
9、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审理涉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案中引入“技术调查官”查明技术事实;
10、北京互联网法院设立数据权益巡回审判庭及巡回法官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