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力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从助力激发产业科技创新动力、助力壮大新兴未来产业等十方面推出30条税务支持措施,助力广东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措施》将“助力激发产业科技创新动力”作为首要发力点,围绕研发创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环节提出4项支持举措,包括推进科创企业“名单制”服务、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一站式”服务等。
●南方日报记者 唐亚冰 黄应来 通讯员 岳瑞轩
对科创企业梳理建册
确保政策“应享尽享”
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税务部门系统梳理并集成归纳现行支持重点产业的税费优惠政策,以高效精准落实税费政策,服务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等为着力点,结合实际创新服务机制,努力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全链条税务支撑。
在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方面,《措施》提出,对科技领军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科创企业进行全面梳理建册,逐一跟踪名单内企业政策落实情况,确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应享尽享”,加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不仅如此,税务部门将联合科技、财政部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更加顺畅高效开展,对研发项目异议鉴定口径等事项进行规范统一,切实服务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加速落地。
为助力集聚产业人才队伍,广东税务部门还推出产业科创人才“点单式”服务。试点建立“青年创新创业税务服务示范基地”,深化拓展“产学研一体化粤税院士服务站”建设,为青年“双创”人才、在粤工作院士及其科研团队、任职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助力“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更好实施。
在助力壮大新兴未来产业方面,围绕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量子科技等新兴未来产业发展以及新业态发展,《措施》明确,税务部门将深入研究完善与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和征管措施,为相关行业企业在加快项目落地、提升税费申报质量、涉税数据归集、税费政策确定性等方面提供精细辅导服务,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长远发展。
在助力做优现代服务业方面,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体育和文旅产业发展,《措施》明确,高效精准落实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体育和文旅产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推进符合条件的港澳涉税服务专业人士经执业登记后在横琴、南沙从事专业服务,拓展“银税互动”为纳税信用良好企业提供融资便利,促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此外,围绕服务石化、钢铁、时尚、建筑、资源回收等传统产业发展,《措施》明确,落实好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推动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提质增效,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税收是调节经济活动、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小强认为,《措施》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焕新双轨发力,以精准落实政策、精细开展服务“双轮驱动”,使税收政策措施成为产业链升级的“隐形引擎”。
结合广东产业布局特点
推出务实举措
结合广东产业布局特点,《措施》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服务“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方面推出务实举措。
《措施》明确,将落实好税收服务大湾区“五项合作共识”,加强粤港澳三地税收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优化拓展“湾区通办”“跨境通办”等创新举措;持续擦亮“税路通·粤通四海”税收品牌,用好预约定价安排等政策工具为产业跨境合作、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提供优质服务;将符合条件的一类、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税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健全完善先进制造业等重点出口企业直联制度,高效落实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离境即退税”服务举措,大力推行离境退税便捷支付和“即买即退”试点。
同时,《措施》围绕服务“百千万工程”推出创新举措,一方面,面向县域重点工业园区、产业转移园区企业提供精细税费咨询服务,助力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简化涉税费事项跨区域迁移办理程序,实现迁移前后资质互认,助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及产业有序转移。
税务部门还针对大、中、小、微不同规模企业采取针对性税收服务举措:面向大企业集团提供“总对总”“系统对集团”“网络对网络”税务服务,高效解决大企业集团性、行业性、跨区域税费问题;运用税收大数据加强“产值、增加值、税值”三值分析比对,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减少优质企业注册、资质认定、项目投产、申报纳税过程中涉税纸质资料提供;开展“春雨润苗”行动,加力拓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税费政策效应,不断为广大经营主体注入信心和力量。
“广东税务部门通过服务机制创新、征管数智化升级等‘软环境’建设,既破解短期产业转型痛点,又布局长期竞争力重塑。”广东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李林木教授表示,“各经营主体应主动抢抓机遇窗口,用好税费支持政策,在产业变革中乘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