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佛山市民政局_民政动态】
4月初的一个早上,22岁的小彩(化名)坐在温暖的晨光里,护士长刘方为她剪去枯黄发丝,镜中映出小彩的清秀轮廓——这是她入住佛山市精神病治疗所(下称市精治所)的第3天。小彩从9岁被遗弃后安置进市社会福利院,在特殊教育学校完成九年制学业,再到17岁因精神障碍转入专科医院治疗,每一阶段都彰显着政策保障的温度。
如今,在她病情稳定出院后,市精治所接过了小彩成长守护的“接力棒”。精神科医生从专科医院移交的病历中划出关键指标,确定治疗路径;康复师的认知评估量表为小彩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期间,市精治所将根据小彩的环境适应情况和康复完成情况,定期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并根据其接受能力,对她开展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等康复培训。
自2025年3月1日《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市精治所作为政策落地的“神经末梢”,进一步加强与儿童福利机构等部门的衔接配合,持续通过“医养结合+精准康复”模式,确保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群体中的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兜底保障,为特殊困难群体构筑起全生命周期守护链,小达(化名)、小钟(化名)、小南(化名)同小彩一样,都是在暖心照护下茁壮成长的政策受惠者。
小达患有心功能衰竭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曾一度生命垂危。市精治所医疗团队采取“药物+营养+心理”的综合诊疗方案,并辅以专科护理。通过精心疗愈,现在的他已经能够实现生活自理,并积极参加各类康复活动。
走进康复中心,小钟正在做手工赚“钱”。“我要做手工赚钱,这样就可以到超市买零食了!”他兴高采烈地说道。自从引入代币疗法以后,服务对象参与康复训练的热情更加高涨了,他们通过参与康复操、手工制作、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各类康复活动,获得相应的代币。这些代币就是他们口中所说的“钱”,用代币可在销售训练室“购买”自己喜欢的零食饮料。
“我来到这里之后学到了很多诗词歌赋。”小南高兴地说。长期供养在市精治所的服务对象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为提升其认知水平和生活技能,市精治所将教育干预整合进原有服务模式,深化形成“医、养、康、教”四位一体服务。康复团队依据服务对象个体能力与兴趣,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对于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服务对象,引导其开展拼音学习和跟读、背诵古诗词,从而提升其语言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素养。
小彩成长过程的“人生接力”、小达康复时期的喜人变化、小钟参与的创新性代币疗法……皆体现了市精治所接力守护着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康复和生活照料,亦诠释了佛山民政全方位兜底保障的能力担当。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