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数智育人的范式变革:一所公办学校的突围与思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14:39:00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诚成 通讯员 杨泽宇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教育生态重塑的重要力量。8月16日至17日,第三届HOPE卓越教育大会在成都召开,岳阳市第二十中学校长杨旭丽所做的报告,为我们展现了中部地区一所普通公办学校依托人工智能“突围”的现实路径与深刻思考。

“让优质教育之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路径”——这是杨旭丽在分享中反复强调的办学使命。面对建校初期资源薄弱、学生基础参差的现实,二十中坚定地以教育公平和高质量育人为导向,提出“尊重差异、发展潜能、为未来赋能”的育人理念,系统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

深耕个性化学习:从“统一施教”走向“因人赋能”

学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数据驱动、精准导学、分层进阶”的教学新范式。通过智能诊断系统动态捕捉学情,为不同层次学生定制成长路径,实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与“薄弱学生精准补偿”同步推进。

“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走得快不快’,更要重视他们‘走得远不远’。”杨旭丽说。在二十中,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教育陪伴”。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型为成长导师,师生关系走向深度协同与情感联结。

回答“培养什么人”:在智能时代守护育人初心

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二十中明确提出“培养有创造力、有责任感、能够适应并引领未来的终身学习者”的目标。学校将数理思维、AI素养融入课程体系,同时坚守“五育并举”,注重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正如杨旭丽所言:“人工智能越是发展,人文关怀越是重要;技术越是先进,内心丰盈越显珍贵。”这一教育思考,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共鸣。

成果与启示:优质均衡的区域样本

办校三年,学校不仅学业水平大幅提升,更在创新素养、综合实践等方面取得突破,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其探索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型,深刻诠释了“科技赋能教育,初心面向人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会议专家点评指出,二十中的实践表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不仅要回答“如何培养”的技术命题,更要回归“培养什么人”的价值命题——而这所中部公办校的故事,正是中国基础教育走向高质量、包容性发展的生动缩影。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