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强监管风暴席卷2025上海车展 车企智驾宣传“急刹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4:16:00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少了车企大佬们为博流量而进行的高调‘串门’,今年上海车展回归到专业车展应有的模样。”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拉开帷幕,在结束一天的实地探馆后,一位汽车媒体同行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感慨道。

2025上海车展共邀请到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与往昔车展上追逐流量的喧闹场景不同,车企2025上海车展的智能宣传则显得更为低调和谨慎。

2025年开年以来,国内已经有超过20家主流车企相继公布新一代智能驾驶战略规划和技术路线。而各大车企密集布局的态势,也让2025年被全球汽车行业公认为“智驾元年”。

不久前,一场发生在安徽铜陵的车祸,造成三位女孩不幸离世。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释放监管收紧信号。

对于智驾平权与安全红线,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郑赟表示,智驾平权自今年开始被业内广泛热议,也是国内车企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但是,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安全风险间建立好平衡关系也是近期的一大热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在4月16日出台的关于智能网联产品安全水平、测试验证和宣传要求等指示,也将进一步规范智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智驾宣传大转向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产品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备案要求,听取汽车生产企业落实情况及建议。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对此,J.D. Power方面也表示,当前,政策层已明确释放出一种态度——技术可以进步,但安全必须优先,同时在进行技术营销宣传时,不能包装为超出实际能力的“全自动”幻想。这场“监管急刹车”,既是对近期事故频发的直接回应,更是对整个行业提出的集体拷问。

谈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智驾宣传的强监管举措,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告诉记者,智驾宣传监管是一个涵盖面广且复杂的议题。目前来看,智驾领域正处于高速发展与规范完善的关键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此次介入,是对智驾行业发展的必要引导,这绝非权宜之策。智驾涉及多方权责,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界定往往较为模糊,监管机构此时入场,能够明确行业标准,为市场提供清晰的数据指引与规范方向,这对于推动智驾技术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而后在4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发文提出了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他指出,要规范营销宣传,严防误导性宣传。“宣传表达是连接产品与用户认知的关键一环,必须以真实、清晰、负责任为基本原则。企业应严格参照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等相关规定,规范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命名、表述方式与宣传内容。在宣传材料、车载显示、销售讲解等场景中,准确标注系统的驾驶自动化等级、适用场景、能力边界和驾驶责任,避免因模糊宣传或夸张承诺引发用户误解和安全隐患。”

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提出,规范营销宣传行为。企业应严格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确保功能命名科学严谨,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风险。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并整改,主动承担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城区NOA的热情很高,在网上宣传和自身多次测试后,胆量越来越大,侥幸心理越来越强,事故风险也越来越大。在现有的量产车型中,要抑制自动驾驶带来的消费认知差异。“未来的厂家宣传和媒体宣传都会更加谨慎,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的冒险精神更需要安全智驾的提示。”

监管风暴或重塑行业格局

在2025上海车展上汽通用汽车媒体沟通会上,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表示:“今年我们推出全新的‘逍遥’架构。‘逍遥’架构会在后续所有车型上全面实施L2城区辅助驾驶。在本土自主开发的同时,我们会跟核心的链路企业和头部供应商合作,共同研发,共同验证。但我们仍然坚守一点,就是行业最高的安全标准。对于未来的L2辅助驾驶,安全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用户可以更加放心地开、安全地开,这才是真正的辅助驾驶。”

卢晓进一步表示:“在硬件上,未来会通过高算力芯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为车辆构建强大的感知能力。在软件方面,我们跟Momenta全面深入合作,做整车实车的验证,保证最高的行业安全准入机制。我们对整个车辆开发完成之后,如何才可以上市,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我们的节奏要确保产品功能性、安全性是真正到位的。”

金军则表示,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要做到技术透明化,向消费者清晰地展示智驾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措施,不能只强调智驾技术的先进性,更要坦诚地向消费者展示技术的边界与局限性,要让消费者对智驾技术有全面的认识。

除了企业层面的相关举措外,金军进一步表示,监管机构和行业媒体也要发挥积极作用。“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智驾技术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确保智驾技术的健康发展。媒体也应该客观、公正地报道智驾技术的发展,引导消费者理性看待智驾技术。”

智能化是大趋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搭载L2级及以上功能的新车上险量为1309.4万辆,同比增长31.5%;渗透率为57.3%,同比增加10.0%。

记者注意到,尽管强监管风暴重塑了行业宣传格局,但车企在2025上海车展推出的重磅产品中,智驾功能的宣传依然是车企最核心的角力场。比如,在智能化成为购车决策核心要素的当下,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作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实现了媲美电车级的高阶辅助驾驶体验,破解了用户对传统机械性能与前沿智能科技的取舍难题。

东风本田也在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为了回应用户对于安全出行的需求,东风本田全新英仕派搭载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Honda SENSING 360+,具备高速领航辅助功能,能实现辅助跟车、辅助超车、弯道/匝道辅助减速等操作,一定程度上缓解驾驶疲劳,提升出行安全。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马库斯·海恩博士也对外表示:“智能辅助驾驶正逐步融入我们的日常出行。特别是在中国,这一发展变革尤为迅速,全球领先。”

记者了解到,2025年年初,博世已推出基于端到端模型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并计划于年底将端到端模型拓展至高快路及城市记忆行车辅助驾驶方案。据悉,端到端模型的方案帮助汽车以更像人类思考和驾驶的方式,在拥挤狭窄路段顺畅行驶,并智能化地规避障碍物。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表示:“凭借全栈技术能力、深厚的创新工业化经验以及遍及全球的资源与服务网络,博世将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共同推动智能出行迈向新高度。”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