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反制美国“对等关税”,中国农业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1:03:00    

编者按:

美国“对等关税”冲击持续发酵,面对外部压力,中国产业链如何化挑战为机遇,破局这场“关税风暴”?

压力催生变革,博弈倒逼升级。通过对外贸企业、农业企业的一线走访调查,显示中国产业链有足够的韧性应对,而这也是中国出海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新时期。

近期,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

4月11日,根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是美国农产品最主要的出口国之一,中国反制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措施,是否会影响我国农产品供给和价格?

在受访专家看来,近年来我国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来抓,稳步提高粮食产能,已做到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在进口方面持续推进贸易结构优化。美国滥施关税,中国坚决反制,短期内国内大豆、玉米、肉牛等价格或出现一定波动,但长期来看价格将回归国内供需本身。

图片来源:新华社

供给影响小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稳步提高国内粮食产能、推进减量替代,同时优化调整贸易结构,既做加法,又做减法。面对美国滥施关税,我国采取防范反制措施,我们有能力保障国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

以对外依存度高的大豆为例,司伟表示,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我国一方面着力提高国内大豆产能,在国内饲料行业推广节粮技术和蛋白替代,另一方面调整贸易结构,将大豆主要进口区域转移到南美。多措并举,当前我国对美国的大豆依赖度已经很低。

除此之外,司伟表示,美国农产品收获的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季,当前我国大豆等农产品主要从南美进口。所以从季节的角度看,美国的“对等关税”短期内也不会对我国农产品进口带来影响。

从企业维度来看,金龙鱼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主要专注于中国境内市场,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很小。原料进口方面,南美大豆丰产,中国国储大豆和国产大豆也有所增加,无需依赖美国进口。小麦、玉米、水稻以国内自给自足为主,进口占比不大,有少量需要进口的原料,从黑海等地进口即可满足需求。综合来看,美国“对等关税”对公司影响有限。

我国稻谷和小麦这两大口粮已实现绝对自给,产需缺口主要是大豆等饲料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已大幅降低对美国大豆和玉米的依赖,2024年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量的21%,玉米占比仅15%,且中国有充足的库存和成熟的替代渠道。

胡冰川表示,美国滥施关税,中国予以反制,我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从美国进口量将大幅减少,但中国已构建“南美+中亚+非洲”的多线供应体系,巴西等国已成为主要供应国,整体不会出现大的供应缺口。

在受访专家看来,猪、肉牛等受到的影响也有限。胡冰川分析称,中国肉类对外依存度低,2024年为6.5%,生猪产能处于高位,供应相对充足。

融达期货生猪研究员史香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猪肉供需呈现自给自足的特点,对外依存度低。以2024年猪肉进口情况为例,2024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猪肉及猪副产品共41.6万吨,占我国猪肉消费总量的比重不足1%,难以对我国猪肉整体供应产生影响。

在种业方面,渤海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靖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对美国关税措施进行反制不会威胁到中国的种业安全。首先,我国对主要农作物采取品种审定制,这种制度安排使得主要农作物种子贸易规模非常小,2023年,我国粮食作物种子进口额仅482万美元,占种子总进口额的1.42%,因而美国滥施关税,中国坚决反制不会影响主要农作物种业领域;其次,在非主要农作物种子领域,我国主要进口的是蔬菜种子,2023年进口额不到2.8亿美元,从美国进口不到3000万美元,排在第三位,这个数量规模影响不大。

国投种业总经理杜黎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玉米、小麦、水稻和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种子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其中水稻、小麦等主粮种子国产化率高,关税对这类基础农产品的种业安全影响较小。蔬菜和草籽是我国进口最多的种子,合计占总进口额的一半以上和总进口量的近八成,目前美国是我国最大的种子供应国,可能短期内需要寻找其他国家渠道替代。

整体来讲,杜黎龙表示,我国种业安全整体可控,中国种业对美国的依赖有限,主粮安全基本不受影响,经济作物市场调整空间较大。

需重视提升国内农产品产能

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并不会出现短缺,但在受访专家看来,部分农产品和农资等价格短期或出现一定波动。

胡冰川表示,短期内国内大豆、玉米价格可能会有一定波动,猪牛羊肉价格受到的间接影响有限。

在豆油和豆粕方面,卓创资讯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的反制措施并不影响国内大豆原料供应,4月国内大豆集中到港,豆油企业或提高开工率,届时豆油产出增加,豆油市场将有回落压力。短期豆粕现货价格也面临回调风险,但中长期看,原料供应、进口成本均有利多因素支撑,利好国内豆粕远期价格。

在生猪方面,史香迎表示,美国“对等关税”或推涨我国豆粕价格,但对猪价的影响也需理性看待。因为饲料成本约占生猪养殖成本的60%,而豆粕约占生猪饲料配方的20%,且可替代蛋白种类丰富,豆粕价格上涨传导至生猪养殖成本时影响已比较有限,且若豆粕价格大幅上涨,其他蛋白会对豆粕形成替代,饲料中的豆粕占比可视情况灵活调整以尽可能抵消豆粕涨价的影响,对国内生猪行业的影响非常有限。

再从肉牛来看,卓创资讯分析表示,美国“对等关税”或助推业内看涨情绪,短期国内牛肉价格仍有上涨空间。但长期来看,驱动牛肉价格因素回归国内供需本身,年内价格涨幅有限,年均价或同比下降。

在农资方面,胡冰川表示,中国部分高端农药、特种肥料依赖进口,但可通过增加从俄罗斯、加拿大等国进口钾肥等方式,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长期来看,这将加速国产替代和产业升级。

司伟谈道,美国“对等关税”或降低全球其他国家的安全感,这可能会使得农资市场出现一定波动,但过去几年生产资料尤其是化肥价格已出现明显波动,所以这种可能的价格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小。

除此之外,司伟表示,这几年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攀升,但国内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这彰显出我国农产品市场抗外部冲击的能力。

靖飞表示,美国“对等关税”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国内育种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才能不怕战、才能敢战。另外,由于进口农产品结构受到影响,例如玉米进口将更多转向巴西和阿根廷等国,我国种子企业在巴西的布局将是重大利好。需要注意的是,国内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提高自身能力来应对挑战。

“长期看,中国对美国‘对等关税’进行反制,或成为推动中国种业核心技术攻关的催化剂。”杜黎龙表示。

整体来看,司伟表示,未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特别是原本对美国有一定依赖度的农产品。过去,有人基于自由贸易和国内生产成本相对高的原因,认为应选择进口农产品。现在我们应有清醒的认知,在农产品领域依赖他国并不可取。中国坚决反制美国滥施关税,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发展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我国还要继续推进粮食进口结构多元化,比如南美洲在农产品供应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包括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等国。

胡冰川表示,接下来中国农业或从加强科技研发、推进进口多元化、提升产业链韧性、优化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应对。

具体来看,一是加强科技研发,加大对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农产品单产和品质;二是推进进口多元化,继续加强与巴西、俄罗斯、阿根廷等国的农业合作,构建稳定的多极供应网络,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三是提升产业链韧性,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鼓励企业通过期货市场等金融工具锁定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四是优化政策支持,持续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有机肥替代补贴等政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