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书灿(湖南科技学院)
不久前,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各大平台购买了60款“中药植物泡脚包”,并委托中药行业协会统一进行鉴别。经鉴定,60款热销样品中,仅有2款品质还不错。缺味、缺量、伪品、杂质替代、质差霉变、混料不均、染色等是绝大多数“中药植物泡脚包”存在的主要问题。(4月6日 央视新闻)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高压与忙碌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熬夜加班、三餐不定,身体在日复一日的消耗中频频发出警报,于是,养生成了许多人试图“自救”的选择。操作简单、性质温和的中药泡脚顺势走进大众视野,“中药泡脚包”也一跃成为养生界的网红产品。
打开购物平台,各种泡脚包琳琅满目,商家宣传语一个比一个诱人:“每晚泡一泡,湿气全跑掉;坚持泡脚,轻松拥有好睡眠”,甚至还有号称能助力减肥、备孕的神奇功效。这些夸大其词的话术精准拿捏消费者心理,不少人满怀期待下单,想靠泡脚开启养生之路。
然而,现实却给满怀希望的消费者一记重击。上海市消保委的抽检结果令人震惊:60款泡脚包中仅2款合格!例如,大血藤被冒充成鸡血藤,普通红花染色后摇身一变成了名贵的藏红花。这般以次充好的行为,将消费者的信任踩在脚下。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用药之道博大精深。一副有效的泡脚药方,需依据不同体质和病症选择药材,炮制方法严格遵循药方,剂量配比因人而异,方能达到最佳养生效果。但如今这些问题泡脚包,连最基础的配方完整性都难以保证,更无法精准调养身体。使用这类产品,不仅无法养生,还可能因劣质药材潜藏的风险危害健康,让养生之举变成“养病”。
深究乱象背后的原因,行业标准缺失首当其冲。随着养生市场蓬勃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监管却未能及时跟上。中药泡脚包这类产品缺乏明确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生产、销售环节近乎处于无约束状态。在利益驱使下,商家肆意生产低成本、低质量产品,导致市场鱼龙混杂;而用心研发、坚持品质的正规商家,却因成本高、价格相对较高,在混乱竞争中举步维艰。
整治这一乱象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仅靠一方之力。相关部门必须尽快行动,组织专业力量制定严格细致的行业标准,将药材来源、炮制工艺、包装规范等各环节纳入监管体系。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定期抽检,严厉打击违规生产、虚假宣传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让不良商家不敢、不能、不想触碰红线。
养生市场的繁荣,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让不良商家的贪婪与短视毁了这份追求。只有多方合力整治“中药泡脚包”等乱象,才能让养生市场回归健康有序,让消费者真正从养生中获益,而非在虚假宣传与伪劣产品中一次次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