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线索与痕迹:真的、假的、虚构的》| 每日一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9:07:00    

《线索与痕迹:真的、假的、虚构的》,作者:[意] 卡洛·金茨堡,译者:鲁伊,版本:三联书店 2025年3月

推荐理由:

我们知道这是谎言,但为何我们依然会相信谎言呢?

历史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真,尽管历史已经成为过往,但过往的阴影却依然蔓延到现代的大地上,从刚刚过去未久的全球瘟疫,到如今依然如火如荼的战争,人类的恐惧与杀戮,几乎都能往前找到它的所谓历史根源。那些种族的仇恨,那些领土的争夺,甚至侵略者与抵抗者双方也会将历史用来塑造各自的形象,或鼓舞士气,或将侵略粉饰成收复统一的正义之战。生活在历史漫长阴影中的我们,尽管明知那已是历史,但对历史中生出的种种谎言又有几分抵抗力?

四年前,卡洛·金茨堡在接受书评周刊的采访时,这位以《奶酪与蛆虫》和《夜间的战斗》这两部欧洲近代早期心态史经典名著而蜚声世界的历史学家表示,自己正在关注的领域是“假新闻”。如今,这部《线索与痕迹》或许正是回应了当年的采访。就像他在序言中所述,这本书的缘起,是海登·怀特在他的《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中,提出了这种受后现代主义新怀疑论启发而产生的学术观点——鉴于想象是历史叙事和小说叙事中共有的元素,那就不妨将两者都视为虚构。这种历史即虚构的观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因为互联网的助力,以或隐或现的不同形式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肇源于孕育了这种观点的美国学术环境,‘真实(vero)’、‘虚构(finto)’无从区分的观点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为流传,从而削弱了对‘虚假(falso)’(假新闻)的抵抗力。”

《线索与痕迹》是一系列文章的结集,但它正是从历史的角度对那些时下依然阴魂不散,甚至借壳还魂的历史谎言与假新闻的一针疫苗。就像疫苗是从病毒中提取的一样,金茨堡也特意将那些历史中的虚构与谎言作为研究对象。诸如用以煽动犹太人阴谋论的《锡安长老会纪要》,尽管它是一部伪造文本,但自诞生的两百年里,蛊惑了无数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它是一部伪造的假文本,却是一部研究谎言如何影响历史的真史料。就像金茨堡指出的那样,因为这些谎言影响下所制造出的事实,使得它们成为了“事实真相的文献”。

“任何叙事——真的、假的、虚构的——都暗含着某种与真实的关系。因此,自古以来,各种各样的叙事便交织在一起,彼此杂糅,互相指斥,矛盾相向。”因此,历史学家的任务不仅仅是去伪存真,同时还要解答伪史是因何、如何制造出来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了真实,以及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真实”——“真实的谎言”。或许我们要再次重复那句名言:政客用谎言掩盖真相,艺术家用谎言说出真相,而历史学家则用真相让世人看到,他们是如何撒谎。

撰文/李阳

编辑/李阳

校对/刘军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