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盘点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名场面,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的赛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2:36:00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昨日(8月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落幕。赛事主办方当天宣布,第二届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

2025年8月17日下午,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圆满闭幕。主办方供图

本届运动会自8月14日开幕以来,来自全球五大洲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在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共26个赛项中展开了487场精彩绝伦的比拼,产生了26枚金牌,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科技与体育融合的视觉盛宴。

当科技遇到胜负欲,机器人的各种“翻车现场”成为了抢镜的名场面,令观众们笑言“输得很有节日效果”。派派君给大家盘点一些“显眼包”的“添乱”名场面。

“显眼包”们演出了哪些名场面?

宇树机器人撞倒友商真人操控员

宇树科技的一名“黑皮体育生”在比赛时埋头猛冲,不慎撞倒其他参赛机器人的操作者。撞完人后,该机器人继续狂奔比赛,引得全场哄堂大笑。

Transparency

史上第一个“吃黄牌”的机器人出现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复赛中,一名富有“心机”的机器人在开跑前抢跑被裁判慧眼识破,机器人被罚黄牌、罚时两秒,吃下史上第一张给机器人的黄牌。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这个机器人还发生摔倒现象,疑似“罢赛”。

机器人球员“叠罗汉式”摔倒

在人形机器人运动会5V5足球赛中,机器人绊倒“自己人”然后玩起“叠罗汉”,之后迅速被各家“家长”拖走。有网友笑评,看起来不像假摔。

机器人躺地“抗议”比赛结果

人形机器人自由搏击赛上演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当裁判宣布红方获胜后,落败的白方机器人突然“罢工”,直接躺倒在地“抗议”。

机器人“殴打”裁判

在红蓝机器人的拳击赛中,蓝方机器人一拳没刹住直奔裁判,红方机器人四顾茫然后趁机偷袭。网友表示,只有裁判和空气受伤的一场比赛诞生了。

机器人在跳高比赛原地躺平

在机器人跳高比赛中,机器人选手下蹲,起跳,来个后空翻,主打一个新奇特,还有机器人选手在赛场上原地躺平了。

机器人表演0.5倍速鲤鱼打挺

在机器人自由体操项目,一名机器人选手表演0.5倍速鲤鱼打挺,让解说绷不住笑出声。

机器人使用“火影跑”

在机器人田径100米预赛中,一个机器人惊现“火影跑”,速度一骑绝尘引得现场观众欢呼,工程师会“整活儿” 。

断臂机器人坚持完赛获全场掌声

在机器人1500米田径小组决赛中,一名机器人在最后冲刺阶段意外掉落“左臂”,但其仍旧凭借平衡控制系统保持稳定,坚持完成比赛,冲线后获得现场观众的掌声。

为什么我们需要机器人运动会?

当人们将阿拉丁的“飞毯”视作遥不可及的幻想时,莱特兄弟已用天才创造将传说化为现实。正是这些敢于突破时代桎梏的探索者,用智慧的火种点燃了改变世界的引擎,让每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都有了着陆的可能。

虽然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有些情景让人觉得有些“好笑”,但热闹背后藏着的是技术进化的必然轨迹。在4个月前的人形机器人“半马”上,大部分人形机器人还是采用遥控操作模式。在这次运动会上,大部分竞赛类项目都已经采用全自主奔跑,这类似自动驾驶的车道保持技术,在赛道两条线之间稳定奔跑。

4月19日,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天工Ultra首个冲线。图/新京报

在具身智能进化的道路上,“扔掉遥控器”绝非简单的功能取舍,而是机器人向拥有自主“大脑”的跨越。遥控操作的本质,是让机器人临时借用人类的大脑,由操作员代替完成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并辅助动态平衡控制。全自主模式,则意味着需要机器人靠自身完成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自主应对可能的突发状况。

举个例子,100米短跑是本次运动会上参赛选手最多、竞争最激烈的项目,共有23组90位机器人选手参加预赛。竞争激烈之下,最终仅4支队伍成功进入决赛。

机器人正在全力奔跑。主办方供图

比起人类用几十亿年进化出灵活身躯,人形机器人在几年内就能站立、跳跃、奔跑,这样的速度其实已经非常快了。20年前、10年前,甚至是5年前,谁能想到机器人如此突然地展现着快速进步。

本次国际赛事的举办,不仅为机器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验证提供“试金石”,更为链接全球机器人产业链提供了“强磁场”。这场赛事的真正价值,从不是展示完美,而是暴露问题。当机器人在对抗中摔倒、在协作中卡顿,收集到的每一组故障数据、每一次动作偏差,都是算法迭代的“养分”。就像人类通过无数次试错学会直立行走,机器人的每一次趔趄,都是向更灵活、更智能迈进的脚印。

4x100米接力决赛中,来自灵翌科技队的人形机器人(前)在比赛中。图/新华社

行业需要这样的“公开考场”。不同团队带着各自的技术路线同台竞技,谁的算法更精准、动力系统更稳定、结构设计更耐造,在真实对抗中一目了然。这种比拼不是内耗,而是加速产业成熟的催化剂——社会需求被清晰呈现,技术短板被集体审视,创新方向自然越发明确。

赛场上攻克的难题不会只停留在赛场

今天机器人在赛场上抢球的笨拙,可能就是明天在工厂搬卸重物、在家庭辅助照料的雏形。3天的赛期内,机器人不止于炫技,更是用538个比赛项目的比拼和沉甸甸的金牌展示他们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的决心。

优必选机器人进厂“打工”。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这种迁移的逻辑很简单:赛场练的能力,本质是场景需要的能力。比如一些针对复杂甚至危险环境的机器人来说,能快速起身、保持平衡,才能在极端环境下给人或物提供稳定的支援,擂台上抗冲击的能力,未来就是工业巡检时应对碰撞、应急救援时穿越复杂地形的基础。

再比如,跳得高需要大力量,对应更好的负重能力;电机转得快,对应行走速度。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表示,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举办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该公司计划下次比赛采用自主模式,进一步挖掘人形机器人速度潜力,推进在工业、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应用。

本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设计的场景赛,也为现阶段已有具体应用的机器人团队量身定制了赛场。

优理奇科技包揽了酒店场景赛清洁服务冠亚军,并拿下迎宾服务比赛冠军,公司创始人兼CEO杨丰瑜透露,酒店清洁赛中验证的“泛化模仿学习”,已经在真实民宿落地。

包揽了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酒店场景清洁服务”比赛的冠亚军的优理奇机器人。图/北京商报

在医院场景-药品分拣技能竞技项目中,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以336分的总成绩大比分领先第二名,获得该项目冠军。目前,该公司的Galbot机器人已在北京试点无人药房的智慧分拣,今年年底前,全国将有100家无人药房由这款机器人上岗服务。

医药场景的拆药分装比赛,机器人选手正在对药品进行拆装。图/北京亦庄

或许多年以后,2025年的北京机器人运动会会成为一个记录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眼前跌跌撞撞的机械身影,正在用成功或失败的动作,攒下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底气。

不久后的未来,家庭机器人或许就能熟练地递水,工厂机器人或许就能精准搬运零件时,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成功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制造”向“智造”飞跃的一个个缩影。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山东广电齐鲁频道、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央广网、证券时报、北京亦庄、北京日报、锦观新闻、北京商报、新京报、中国基金报等)

话题主持 | 记者 陈睿智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