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7月28日电 题:在这里,去踢球只需15分钟
新华社记者吴书光、张武岳、岳东兴
夏日午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的西流亭智慧运动公园里,参加“满天星”训练营的孩子们奔跑在绿茵场上。天气炎热,汗水打湿了他们的头发和球衣,但他们脸上的笑容和眼神中的坚定认真,诉说着对足球运动的热爱。
看到孩子们拼搏的身影,教练员车冠成总会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他生于此长于此,也曾是一名在场上奔跑的孩童。“从小一起踢球的人很多,大家在足球场上恣意挥洒,那种畅快的感受,我至今记忆犹新。”
也正是凭借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和刻苦训练,车冠成成为高水平运动员,进入郑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习。“毕业之后,我希望回到家乡,继续从事教练工作,将足球的快乐带给更多孩子。”
在这里,“足球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深入人心。城阳区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足球运动参与率达100%,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9所、特色园28所,位居全国前列。
车冠成说,如今足球场的数量比他小时候更多,设施更完善,青少年接受到的训练更加系统,“虽然现在国足成绩处于低谷,但今后一定有希望”。
西流亭智慧运动公园于2022年建成投用,在此之前,公园所在地是一片闲置土地,一度堆放了不少垃圾。城阳区居民、足球爱好者王文海当年每每路过,都不禁皱起眉头:“周围是小学和中学,这里却脏乱差,既浪费土地,又影响城市形象。”
如今,这里不仅干净整洁,还成为周边重要的健身场所和足球爱好者的聚集地。据城阳区体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玉明介绍,按照“既有方便群众在家门口踢球的场地,也要有承办高端足球赛事的场地”的思路,当地打造了青岛白沙湾足球基地和山东省首座5万人专业足球场——青岛青春足球场。同时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块,在实施垃圾场填埋,高架桥下可利用空间及河道暗渠、高压线长廊环境整治过程中,见缝插针建设足球场,已建成标准足球场151片、笼式和简易足球场201片,平均每万人拥有2.6片足球场。
“现在城阳区居民最多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一片场地踢球,而且还是免费的。”李玉明说。
很多足球场地设施新,维护费用、灯光等费用也不少。为什么不适当收费,以保障场地运营?面对这样的疑问,李玉明解释道:“政府提供免费且完善的体育设施,老百姓通过锻炼获得健康与自信,感受到在城阳生活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些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对此,王文海也深以为然。他不仅是资深足球爱好者,也是城阳区草根足球联赛的主要组织者。“城阳区踢球的人多,自发组织成立的球队也多,我2016年也拉了一支队伍。大家平时互相约球,其乐融融。”
在这个过程中,王文海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约球时,大家都要提前寻找场地。因为球队多,互相之间也没有沟通机制,偶尔会出现混乱的情况。”他随即萌生了联合附近球队共同开展循环赛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各队响应,草根足球联赛由此诞生。
“参加联赛的球队不需要交参赛费、报名费等,只需要缴纳少量保证金,城阳区充足的场地和免费的政策,成为草根足球联赛顺利运转的重要保障。”王文海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及当地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一有组织的“约球”活动,如今已经持续了13届。
“城阳区搭建行业联赛、企业联赛、社区联赛、业余足球俱乐部联赛等多元化竞赛体系,形成专业高端赛事与‘草根’亲民赛事双向互动的发展格局,足球运动成为市民健身新时尚。”李玉明说,目前全区草根球队、俱乐部参赛队伍300余支,每年举办“足协杯”联赛、“村超”比赛、市民运动会足球赛、胶州湾足球联赛及其他业余比赛3000余场,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的赛事氛围,全区经常参与足球运动人口达到12%。
今年以来,城阳区还提出打造“球迷友好城市”,在中超等赛事期间,组织优质住宿餐饮企业推出含专属折扣、免费寄存等增值服务的“观赛大礼包”,同时开展非遗展示、农产品展销等活动,通过“体育+消费”模式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赛事经济与消费市场的良性互动。
2024年10月15日进行的2026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8强赛第四轮比赛中,中国男足在城阳区的青春足球场2:1力克来访的印度尼西亚队。这场久违的胜利,点燃了众多足球爱好者的激情,让他们心潮澎湃。
虽然国足最终无缘美加墨世界杯,但在当地足球爱好者看来,足球的激情从不囿于职业赛事,而是早已渗入遍布城阳区各处的方寸绿茵。在街头巷尾间,大大小小的场地上,群众踢球时的激越昂扬,表达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