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下降6%。 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10万亿元。
进口出口数据一升一降,受哪些因素影响?说明了什么?如何看待与东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外贸较大幅度增长?
出口增长6.9%:顶压前行 诸多挑战和困难
出口增长6.9%;进口下降6%,这两个数据背后都有哪些因素影响?
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时候,形容一季度的外贸是顶压前行,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出口依然实现了6.9%的增长。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一季度,我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都实现了增长。
二是国内产业创新,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工程装备、新能源产品等高价值产品出口动能强劲。
三是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推出“新品”“潮品”“爆品”,推动竞争力“焕新”。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 吕大良: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2.2%
一季度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增长2.2%,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占我国整体外贸比重继续提升至51.1%。 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的增长?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国外市场需求旺盛双重作用下,中国工程机械依托政策红利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技术创新、服务深化和品牌重塑,正在全球市场上重构起以过硬产品质量、不可替代技术和本土化服务为支撑的外贸增长逻辑。
走进山东一家工程机械企业的生产车间,所有生产线都已开足马力,正在加紧生产海外订单。车间基本都是满负荷生产,挖掘机排产已经到6月中旬。

外贸企业负责人 张成伟:产品远销哈萨克斯坦、拉美、东南亚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总值达9亿元,同比增长15.46%。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出口总值超6亿元,占整体出口总值的70%以上。
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是赢得国内外客户信赖和好评的关键。企业在海外布局中采用本土化策略,开发了针对中东高温工况的沙漠性产品,应用于沙特、埃及等国家的市政项目、农业建设和大理石开采;针对伐木工况,研发木材专用装载机,广泛应用于智利、阿根廷等市场的林业工况。

青岛海关所属临沂海关副关长 关凯歌:国产工程机械在全电控技术、远程遥控驾驶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奠定了坚实的国际市场基础。我们海关收集相关国家技术规范、准入条件等,指导企业开展技术更新,并且报关、减免税、查检、新业态等领域加强惠企措施执行力度,将政策红利直接转化为产品价格优势,今年一季度,山东省工程机械及其零配件出口,货值约120亿元,同比增长超15%。
为了支持工程机械产业创新、加快开拓国际市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地方相关部门因势利导,为企业发展、品牌塑造搭台铺路。

临沂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科科长 雒晓晓:今年,我们开展了“百团千企·商城出海”行动,通过政府“搭桥铺路”,推动临沂在国际贸易领域实现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突破。目前,已在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10个国家,举办展洽活动,在多国建立海外仓。同时,我们注重发挥好136个市场集群,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行动,建立“外贸优品库”,通过商圈、电商平台等线上线下方式,促进渠道对接、产销对接,不断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据海关统计,我国与共建国家携手深化产业合作,中间品占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的65.1%。我国与共建国家持续扩大农业领域合作,对共建国家出口农药制剂、农业机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自共建国家禽肉、干鲜瓜果进口量分别增加32.9%、8.5%。我国支持共建国家不断改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条件,对共建国家出口轨道交通装备、电动机及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组增长均超过一成。
我国与东盟外贸进出口增长7.1%
今年一季度,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出口1.71万亿元,增长7.1%,占我国整体外贸的比重提升至16.6%。我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紧密,贸易互补不断增强。
云南瑞丽、河口、景洪等6个边境口岸进口了全国近1/4的中药材,特别是对越南最大的口岸——河口公路口岸,随着新技术新模式应用,进出口效率大大提升。

在河口公路口岸北山国际货场进口查验区,昆明海关所属河口海关关员运用AR眼镜对一批23.2吨、自越南进口的中药材鸡血藤进行现场检疫查验。
昆明海关所属河口海关口岸监管一科科长 赵明:我们使用的AR智能眼镜,是集成增强现实技术的智慧监管设备。通过镜片内置的高精度摄像头和5G网络,将现场影像实时回传至海关实验室,专家团队可远程指导现场查验,并实时记录查验过程,搭配外来物种算法,能精准捕捉有害生物等肉眼难辨的风险。

河口口岸是云南段最大的对越贸易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准予进口中药材的边境口岸之一。今年前2个月,河口口岸进出口货物52.5万吨,货值2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30.6%,平均每天就有630多辆货车往来中国和越南。目前,河口口岸创新推出“一卡多贸,运抵直通”等进口通关模式,货物进口驶入“快车道”。
东盟已连续8年保持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
通关的便利有效降低了进出口企业经营成本,带动货物贸易进出口持续增长。
据海关统计,在制造业领域,我国对东盟出口装备制造业产品规模扩大19.8%;我国自东盟进口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产品规模分别扩大8.3%、6.9%。在农业领域,东盟已连续8年保持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的优势农产品满足了彼此的多元化需求。
专家解读:优势互补 共同致力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一季度我国与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7.1%,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2%,如何看待这样的外贸增长?下一步如何继续深化与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 何欢浪:近几年,东盟始终保持我国第一贸易伙伴国地位,“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规模也在不断提升。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和东盟比较优势、互补性强。东盟本身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作为一个整体,东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其次,最近几年,我国与东盟共同致力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随着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落实,双方的产业链联系紧密,带动了上下游产品的进出口快速增长。
最后,共建“一带一路”是目前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随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扎实推进,贸易往来也更加顺畅。

我认为我国可以继续做好以下三点,深化经贸合作。
第一,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将扩大和便利优质商品的进出口,深化与共建国家的贸易合作,多举措打造投资中国的品牌,更大力度吸引外资。
第二,培育贸易增长的新动能。通过发展丝路电商、推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为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贸易大通道建设增添新动能。
第三,打造平台载体。全力办好重大展会,如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发挥广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非经贸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一系列展会平台的作用,为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打造更多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原标题:《我国外贸一季度平稳开局,背后因素有哪些?》
栏目主编:孙欣祺 文字编辑:卢晓川
来源:作者: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