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至8日,第33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在上海举行。今年的展会亮点纷呈,创意不断,参展企业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招”。
在上海永久展台,一辆通体雪白的自行车吸引了记者的视线。“这是今年我们推出的Dragon龙牌庚辰自行车,获得了2025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设计大赛金奖。”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奕鸣表示,龙牌庚辰主打“全新的气动性能革命”,利用UCI设计规则的修改,创新将坐管和立管分离,打破常规车架三角形结构,将立管、坐管和前叉形成独特的错位平行造型。
生产技术的创新,尤其是AI技术的发展,也推动自行车行业变革。“千里达运用了AI技术优化生产流程与供应链管理。”广州市千里达运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平表示,从车架制造到零部件检测等方面,我们都运用了AI技术,特别是在车架生产中,我们使用了智能机器手,保证了焊接能够高质量完成。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千里达通过建立数据优化模型,实现了对市场的精准预测,提高了公司的资金周转率。此外,千里达还通过智能系统收集和反馈用户的骑行数据,打造“用户画像”,进而更精准地匹配用户需求。
不仅仅是自行车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也在持续创新。河北虹阳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银鹏说:“我们的自行车折叠式轮胎通过采用新型防刺布开展材料革新,车胎耐磨力与行进里程大大提升。此外,通过对钢丝线技术改造,让轻软钢丝变细。新材料使轮胎重量很轻,耐穿刺,可以很轻松地通过减速带。而且表面不平整的设计,让轮胎在干湿路面上都可以完成骑行。”
面对当前复杂的贸易环境,海外品牌布局和本土企业出口同样是本届展会的重要话题。专业骑行品牌TROXUS创速师携旗下旗舰气动车型ARIA灵气与专业级竞速车型AERO风驰首次亮相。品牌创始人陈向阳表示:“TROXUS在2016年诞生于奥地利,我们的车型在设计上采用双梁后叉、悬浮式后三角等创新结构,体现了轻量化和结构刚性的追求,希望以此能让更多骑行者体验到顶级骑行装备的魅力。”陈向阳表示,公司将在浙江永康开设TROXUS创速师中国首店,加速本地化布局。
银贝斯(Winspace)是出口与内销兼顾的代表企业之一。银贝斯营销副总张晓丽表示,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我们采取了不涨价策略,稳定订单,欧洲市场订单量显著增加,我们还重新布局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市场。价格不变,品质不掉,也是银贝斯能在海外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银贝斯也在不断加大国内市场的投入,国内销售额占比逐渐增大。“我们还会通过活动赛事等方式吸引不同层次的用户群体,让更多国内用户了解并使用我们的产品。”张晓丽说。
“永久将持续深耕国内市场。我们会与国际设计公司以及知名IP合作,持续推出新产品,不断探索新玩法,以维护品牌创新的灵魂,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目光。”颜奕鸣表示,我们还会坚持国内线上+线下“两条腿”并行的销售策略,线下旗舰店和线上直播间同步开启,稳定销量。
同样是上海品牌的上海凤凰,在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商业模式上不断转型和升级。“我们的产品正往高端化路线上发展。这次我们在自行车展览上展出的100款锂电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销售。”上海凤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盛凯表示,我们在保加利亚和印度尼西亚设有工厂,设计和研发则继续在国内进行。与此同时,凤凰还打造了FNIX(菲尼仕)、Phoenix Electric、丸石等自主品牌矩阵,形成产销研一体化的制造体系,并持续深耕国际市场,在有效提升产品利润空间的同时,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当前,中国自行车产业发展已经步入了“快车道”,无论是技术的创新迭代,还是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相关企业正持续推动自行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自行车协会日前发布的2024年行业运行情况显示,2024年,自行车全行业总产量达9953.7万辆,同比增长0.4%,全年生产实现了平稳增长。其中自行车外贸出口实现筑底企稳,为全年产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自行车产业发展呈现向好发展态势。然而,随着外部风险持续以及国内自行车市场中高端消费需求呈现疲软态势,自行车行业将承压运行。对于企业而言,除了要做到产品保“量”保“质”,更要持续创新,讲好品牌故事,国内国际市场“双管齐下”,才能持续推动中国自行车产业提质增速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唐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