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聚力打造零碳数字农业的全国样板 枣庄薛城零碳数字产业园迎来蓝莓丰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0:48:00    

大众网记者 李雪 李可欣 刘磊 枣庄报道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常常“看天吃饭”,依赖经验和直觉来开展生产活动。如今,在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石榴·蓝莓零碳数字产业园,一场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作为全国首个以零碳数字农业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现代化农业技术和“零碳”绿色发展路径,正在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4月3日,当记者走进这座投产仅11个月的园区,便感受到一片丰收的景象。智慧化大棚内,串串成熟的蓝莓果实挂满枝头,村民经过摘果培训,将颗颗蓝莓果摘下。

“与传统露天种植相比,我们这里的蓝莓提前四个月左右成熟,从1月底便开始采摘,采摘期平均价格达到五六十元一斤,在南、北方蓝莓上市空档期,我们巧妙打了一个时间差,可以说收益可观。”园区运营经理褚衍爽介绍。

走在园区,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总占地面积695亩,一期项目占地425亩,于2024年5月正式建成,由镇村共富公司山东十里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圣土山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投资2.65亿元建设。

记者在现场看到,蓝莓种植所用的“土”并非真正的土壤,而是由进口泥炭、椰砖和珍珠岩配比而成的基质。这种基质不仅为蓝莓提供了良好的保水环境,更能疏松透气,比起传统土培,有效避免了土壤病虫害的传播。

从一粒种子到一颗果实,蓝莓全生命周期的故事在这里精细化、具象化呈现。先进的组培技术确保了品种的优选优育,器皿内的瓶苗2个月长成幼苗;随后农技人员将其移栽盆内,放置在智慧化大棚,借助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环境检测设备等物联网智控技术,对蓝莓生长各个环节进行精准把控,8至10个月实现结果,比土壤栽培提前了1年,产量也比陆地种植提高50%以上。

按“盆”种的蓝莓树产量如何?褚衍爽指着一棵蓝莓树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盆成熟丰产的蓝莓产量能达到5斤-6斤,一个大棚内有1300棵植株。这意味着园区蓝莓产量可观,更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后劲和动力。

园区内,利用生产道路和村庄道路铺设的3.5公里光伏长廊已经建成,既解决了园区内部用电问题,同时通过储能系统和充电桩最大程度优化了光伏发电的效益,实现绿色乡村、低碳生活,又提高了村集体收入。

立足于村域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改善,沙沟镇聘请山东泰微规划设计集团总经理郭永生为该镇乡村顾问首席专家,按照投融建运管模式从项目包装到建成运营全过程指导,形成了从组培、育苗、生产、加工、存储的蓝莓全产业链闭环。据他介绍,园区规划设计五种不同的设施农业,如新型太阳能日光温室、单/双模拱棚等现代设施,强化科技创新赋能,让蓝莓的生长不受季节和温度的限制,实现蓝莓全年生产。目前,项目正聚力打造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设施农业零碳数字产业园全国样板。为传统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创新型解决方案,促进城乡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该项目蓝莓基质栽培、组培育苗规模均居全省第一,获评省级数字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未来,产业园年可培育石榴、蓝莓种苗320万株,年产鲜果360余吨,年产值可达3500余万元。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