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信息港_云南】
4月20日,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昆明局)获悉,在铁路建设者的拼搏奋战下,由中铁二局承建的大理枢纽工程红山左线隧道建设取得突破——进口明洞首模衬砌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大理至攀枝花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

红山左线隧道作为大理枢纽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全长2.6公里,坐落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经开区,与大理洱海站相邻。其地理位置极为特殊,临近楚雄至大理、大理至丽江、大理至临沧等4条既有铁路,交通网络密集。从地质地貌来看,该隧道地处洱海盆地低中山构造侵蚀、溶蚀地貌区域,地形起伏明显,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尤为棘手的是,隧道进口142米属于三线大跨明洞段。明洞是在地质条件不良或埋深较浅区域建设的特殊隧道形式,由顶部结构和边墙共同构成。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和结构特点,红山左线隧道的施工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据了解,此次完成浇筑的明洞首模衬砌,在技术层面堪称“高难度动作”。它采用了多种衬砌断面形式,拱墙衬砌的结构厚度和断面跨度远远超出常规尺寸。这意味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如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结构的稳定性等,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中铁二局等参建单位制定了详尽周密的首模衬砌浇筑方案。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和数字孪生分析等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和计算,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让施工更加有的放矢。同时,安装了先进的测温和应力传感系统,在隧道内合理布置了多个监控量测点位,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以及模型结构的各项参数进行全周期、实时监测。再通过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后续施工提供了精准的技术参考,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记者 夏方海 通讯员 张进 郝亚凡)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