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潘云鹤:把握AI发展趋势,宁波当因地制宜筑高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09:14:00    

人物名片

潘云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教授。

核心观点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三大核心趋势,分别是思维智能和行动智能的融合——智能体(Agent)、专用大模型越来越重要、AI+会引领平台经济走向2.0。

◎宁波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具有实体经济与制造业根基优势,可重点打造港口经济、材料与石化、汽车产业三大人工智能高地。

◎宁波发展人工智能应放眼全球收集数据,构建覆盖产业链、跨区域的完整产业数据链,这是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高地的“基石”。

◎人工智能2.0将重构产业形态、推动模式创新,宁波若抓住趋势以特色产业承接人工智能技术,未来5至10年有望成为产业变革“标杆城市”。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当前,宁波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超400亿元,同比增长14.7%。

眼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何新趋势,宁波如何因地制宜,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在第15届智博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潘云鹤教授。

(一)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具有三大趋势

记者:在您看来,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哪些核心趋势,会对产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潘云鹤: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爆发式发展阶段,有三大趋势格外关键。

首先,思维智能和行动智能的融合——智能体(Agent)将崛起。

具身智能赋予机器人感知、决策与行动能力,而智能体是融合具身智能与大模型的产物,它能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决策、完成任务。宁波舟山港智能码头,就是具身智能协同作业的范例;

未来,更多行业将引入智能体,从工业制造到物流配送,甚至家庭服务领域,智能体将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的 “新引擎”,改变传统人力密集型工作模式。

其次,专用大模型越来越重要。

早期大模型主要聚焦文本处理,如今已迈向多模态融合,能同时理解、生成图像、音频、视频与文本等多种信息。

像GPT-4V已具备强大的视觉处理能力,这让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类更复杂的感知与交互方式,极大拓展应用边界。

而且,通用大模型正与专业领域深度结合,比如医疗大模型能辅助精准诊断,金融大模型可进行风险预测,这种专业化趋势将重塑各行业工作流程,提高效率与准确性。

最后,AI+会引领平台经济走向2.0。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技术的融合趋势明显。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能实现设备间智能交互,让智能家居、智能工厂的设备自动响应、协同工作;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结合,可解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确保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数据的可信性。

这种跨技术融合会催生新的产业形态与商业模式,创造全新的市场机遇,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记者:您此前提出人工智能2.0有五大核心元素,当前哪些元素已显现出显著影响力?在产业落地中,又有哪些新现象值得关注?

潘云鹤:人工智能2.0的五大核心元素里,大数据与跨媒体智能的威力已在大模型发展中充分体现。

比如ChatGPT,完全是靠大数据支撑的大模型;而能生成图形、视频、声音的人工智能技术,则是跨媒体智能的典型应用。

从全球趋势看,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后,去年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大模型中,有一半聚焦文化领域——人工智能生成视觉内容、视频、音频的能力越来越成熟,这直接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变革。

举个具体例子,现在制作一部像《哪吒2》这样的动画电影,需要5到7年时间;但我判断,未来4到5年,只要我们能聚集足够的文化艺术数据、建好专属大模型,这类创作周期可能缩短到5到7个月。

浙江现在正下决心推进这项工作,这是人工智能在文化领域落地的重要方向。

宁波舟山港。

(二)

港口、新材料、石化、汽车等领域将催生新场景

记者:您在报告中提到具身智能将与大模型结合发展,能否具体解读这一趋势?宁波有哪些实际应用案例?

潘云鹤: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宁波舟山港。

宁波舟山港的智能码头有智能运载车、智能塔吊、智能堆码机。这三种智能体在信息化场景中互动,不仅能完成货物从船到码头的转运,还能提前为下一次装卸做好规划,效率在全球领先。

类似的场景未来会越来越多,比如无人车间可能需要七八种不同的智能体协作,矿山、工地甚至农场也会逐步实现“智能体集群作业”——我判断,5年内智能化工地就可能在中国落地。

除了工业场景,人机融合智能也有突破。

比如帮助老年人行走的辅助系统,中国企业已经能做到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还能通过芯片识别肌肉和步伐变化,适配老人的行走习惯。

这类技术背后需要碳纤维材料、长续航电池等产业支撑,宁波的碳纤维产业其实就有很好的基础,完全可以参与这类新场景的产业链中。

记者:在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中,宁波的优势在哪里?如何找准定位?

潘云鹤:宁波的核心优势在于实体经济与制造业根基,必须把这些特色转化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强项。

具体来看,宁波有几个方向完全有能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一是港口经济,宁波舟山港是中国最大港口,要做好人工智能+港口,实现“全球港口智能协同”;

二是新材料与石化,宁波的新材料产业实力强,石化产业更是有全国领先的石化大模型,这套模型已经发布,完全有潜力做到世界最好;

三是汽车产业,宁波既有吉利这样的整车企业,又有数千家零部件工厂,“整车+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在全球都不多见,关键是通过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化转型,建好汽车产业大模型。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不是“全面铺摊子”,而是出台精准的产业政策,把资源集中到这些尖端领域,让宁波的特色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绑定,最终为中国人工智能走向全球技术高地和产业高地贡献力量。

极氪新能源汽车。

(三)

数据是铸就人工智能高地的“基石”

记者:您多次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对宁波而言,要在港口、制造业等领域做好人工智能应用,数据层面该如何突破?

潘云鹤:要打造人工智能高地,必须放眼全球收集数据。

以港口为例,船是在全球航行的,宁波不仅需要宁波舟山港的数据,还需要全球重要港口的数据,从而做到全球协同。

再延伸到制造业,除了港口数据,还要整合货源交易数据、海关通关数据、陆路运输数据,甚至上下游供应链的数据,这些数据加起来才是“完整的产业数据链”。

宁波要做的,就是打破“本地数据思维”,主动链接全球相关领域的数据资源,构建起覆盖产业链、跨区域的数据体系——这是建好产业大模型的前提,也是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高地的“基石”。

记者:最后,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2.0对未来产业变革的影响?

潘云鹤:从趋势看,人工智能2.0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产业形态的重构——比如智能体与大模型结合,会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

专用大模型会解决通用大模型的“幻觉问题”,让人工智能在医疗、化工等专业领域更可靠;

平台经济也会进入2.0阶段,像杭州群核科技那样,用人工智能把装修设计、供应链、报价拆单整合起来,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对宁波这样的城市来说,抓住这些趋势,用特色产业承接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主动。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一定会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而宁波完全有机会成为这场变革中的“标杆城市”。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