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市获奖者事迹
全国道德模范 巴特尔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魏明
李荣庭
张春梅
巴特尔事迹
巴特尔,男,蒙古族,1990年8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二环路消防救援站站长。
作为烈士后代,巴特尔传承良好家风,坚定选择任务艰巨、条件艰苦、风险高危的基层队站工作,全力以赴投身消防救援事业。
2018年2月,呼和浩特阜丰生物葡萄糖厂房发生火灾,面对有毒浓烟、熊熊烈火以及随时可能倒塌的厂房,担任指挥员的巴特尔把队友挡在身后,用胸口死死压住水枪对火点猛攻。经过6个多小时鏖战,最终成功将大火扑灭。
2023年2月,辖区一处冷库发生大火,毗邻存放近万立方米木材的仓库危在旦夕。在冷库钢瓶突发爆炸、增援力量尚未到场的情况下,巴特尔勇毅请战,带领3个攻坚组,命令一个组堵截火势,一个组冷却冷库,他带着一个组把随时可能再次爆炸的钢瓶全部抱了出来。经过4个小时的战斗,保住了木材仓库。入职以来,巴特尔先后经历了4800多次生死考验,解救疏散被困群众8000余名。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每到冬季出警后,卷水带成了困扰指战员的难题,不少队员在卷水带时手冻得通红甚至生了冻疮。巴特尔买来摇柄、支架等材料,反复研究、反复测试,最终研发出“水带卷盘机”,提升了实战中收整水带的速度,并获国家专利。他牵头研发灭火救援调度指挥手机App被推广使用,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开展远程音视频红外线热成像侦检头盔系统研发,有效破解了攻坚进入浓烟、有毒环境下的侦查难题。
2021年,巴特尔带头成立“北疆蓝焰”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将消防救援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积极开展送教上门、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他带头组建了一支能自我保障、宣传讲解、指导示范、播放影片的“消防背包宣传组”,挺进“边、远、散”村落,开展消防法规、安全防范、逃生技能宣讲。多年来,巴特尔主动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价值5万余元,与辖区的困难群众结对子,定期送米、送面、打扫卫生,被他们亲切地称为“道图怒”(蒙语“贴心人”)。
巴特尔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魏明事迹
魏明,男,汉族,1945年10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管理局退休干部。
魏明以崇高的政治责任,把真情大爱播撒滋润在服刑、劳教人员的心灵上。他坚持助人为乐,扶危济困,开展公益宣讲,矢志不渝弘扬传承雷锋精神,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人生华章。
2000年初,一对夫妻因违法双双入狱,留下三个孩子,大的11岁,最小的只有6岁,魏明担当起了“养父”的责任,一管就是七年。七年时间,魏明利用休息时间定期给孩子送衣服、书本、铅笔等生活学习用品。每当孩子过生日时,魏明有时无法前去,就托人给孩子送去蛋糕和祝福,让孩子享受到父母般的关心和温暖,直到父母刑满释放回家。三个孩子得以健康成长、成家立业。从警10年,魏明先后帮扶贫困服刑、劳教人员的子女31名,资助金额累计8.4万元。1996年11月,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魏明走进生活极度贫困的董培英家,一帮就是23年,直至董培英的两个孩子成家立业。达斡尔族妇女苏日娜的儿子中考后精神失常,她通过网络找到魏明,寻求帮助。面对孩子高额的治疗费用,魏明说,“不能让缺钱阻碍治疗的脚步”,他想方设法筹集住院押金,苏日娜的儿子因此得以及时治疗,痊愈康复。
魏明还是呼和浩特市顺风车队的发起人。2003年11月,为接送孙女方便,魏明买了一辆车。当时正值“非典”时期,没人敢拉载乘客,魏明就开始做起了顺路捎脚的事。车队的顺风车都是私家车,主要针对特殊时段、特殊路段、特殊人群免费提供帮助。
退休后,魏明投身于开展公益讲座、培养教育未成年人的工作中,他整日奔波在作报告、作演讲的路上。魏明因患有严重的前列腺疾病,讲课很少喝水,为了不影响宣讲,在讲课时他需要穿着成人尿不湿。他克服身体伤病,坚持完成道德公益讲座1005场,宣讲受众达14.7万人次。思想的树种,一旦种下便是一生。魏明18年如一日,致力于通过公益宣讲在青少年的心中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魏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北疆楷模”、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
李荣庭事迹
李荣庭,男,蒙古族,1973 年8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党支部副书记。
李荣庭奋不顾身控制火情,保护了小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被老百姓称为“最美逆行者”,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2020年5月17日中午, 李荣庭办完公务返回赛罕区中专路街道林业家属院小区时,发现一单元里浓烟滚滚,过去一看,是一楼住户的电表箱正在冒烟起火!当时,李荣庭第一反应就是,只有断电才能灭火,这是他平时学到的消防安全知识。该单元的临时电线与天然气管道并联在一起,当时,火势逐渐变大,可能会熔断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荣庭看周围没有灭火工具,就准备上前拉闸灭火。楼里的居民怕他有危险,拉住他的胳膊说“不要命了,快点跑!”
李荣庭不顾劝阻,冒着危险冲上去将右手伸入电箱,猛地往下拉闸。瞬间,一股蓝色的火球窜出,将他击倒。电火熄灭了,李荣庭感到头晕目眩,心率加速,呼吸困难,拉电闸的右手皮肤焦裂,鲜肉外翻,钻心地疼痛。他被送往医院救治后,医生说:“幸亏他当时穿的是运动胶底鞋,不然电流在人体和地面之间形成通路,有可能会引起心脏骤停。”经医院诊断和治疗,李荣庭右手烧伤后屈曲挛缩、肩臂丛神经组织损伤,心肺功能受损,被鉴定为伤残。
社区居民纷纷给李荣庭点赞:“他真的很勇敢,危难之时没有考虑个人安危,他的举动换来了我们的平安,真心感谢他。”在生活中,李荣庭关心邻里,对小区事务极其热心,先后协调帮助小区更换了单元门、规划了停车位,做了很多服务居民的好事,是人人称道的“热心肠”,时刻保持着军人的本色,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李荣庭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春梅事迹
张春梅,女,汉族,1971年5月生,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供电分公司变电管理二处副值班员。
张春梅坚持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孩子,把责任心献给电力岗位,用实际行动呵护着一家老小,守护着万家灯火。
因为家庭贫困,身为第7个孩子的张春梅从小被父母送给同村的一对夫妇抚养。成年后,她与蒙古族小伙子德力格尔相识,德力格尔也有着生父母养父母4位老人,相同的经历让两个人惺惺相惜。1991年二人喜结连理,组成了一个民族融合大家庭。随着儿女的出生、8位老人的日渐衰老,张春梅夫妇开始在5个家庭之间来回奔波。
200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带走了丈夫的生命,从此全家11口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张春梅一人身上。祸不单行,不久后丈夫的养父罹患白内障,于2007年彻底失明。张春梅的养父自2008年脑溢血后瘫痪在床7年。面对生活的重担,张春梅咬紧牙关、扛起责任,四处奔走求医问药,直到2017年,终于找到一家手术成功率很高的医院,在积极沟通并安排手术后,丈夫的养父终于复明。2017年,张春梅将丈夫父母的土坯房翻盖成了明亮的砖瓦房。在房子竣工的那天,张春梅抱着老人放声大哭,她终于完成了丈夫未了的心愿。
“我生父母这边子女多,平常倒是不用我怎么照看,我就是定期去看看,买一些家里需要的东西。养父母就不同了,养父脑溢血瘫痪在床,养母身体也不好,过一段时间就需要输液调理,家里全得靠我。”这几年她将自己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照顾养父母身上,每过一段时间她就把养父托付给专业护理人员照看,把养母接到家里安排医院的人来输液。春节前夕就是张春梅最忙的时候,她要给老人们置办年货、打扫卫生,每每都是年三十才能将所有事情安排妥当。
作为一名变电站值班人员,张春梅深深懂得,坚守工作岗位与对父母尽孝是同等重要的责任。她的职业生涯中,10万余次倒闸操作准确无误,3000多天无事故、无违章记录,顺利完成各类应急保电任务300余次。
张春梅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
丨来源:青橙融媒转自《内蒙古日报》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