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写作学要用好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湖北省写作学会2025年会专家热议AI时代写作学的坚守与突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12:36:00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写作领域,公文写作、模式化文学创作是否会被AI取代?写作学的核心价值何在?2025年7月7日,在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的湖北省写作学会2025年会上,来自全国高校及研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写作学的发展与挑战”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专家普遍认为,AI是把“双刃剑”,写作学需在拥抱技术的同时,坚守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用好而非被其“物化”。

AI冲击下,公文写作更需哲学思维与人文温度

面对社会上“AI将取代基础写作”的论调,湖北大学教授、国际应用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洪威雷旗帜鲜明地指出,AI无法取代人的主体存在,尤其在公文写作领域。他引述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智慧,强调在AI时代,人更需驾驭工具而非被工具所役。“公文看似程式化,实则蕴含着政策理解、价值判断和人文关怀,这恰恰是AI的短板。”洪威雷以公文为例说明,高质量的公文写作需要深厚的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以把握政策精髓、洞察社会需求、体现组织温度,这是冷冰冰的算法难以企及的。他建议写作者通过深度阅读哲学经典,提升精神力量,保持独立思考和心灵自由,以应对AI带来的焦虑。

人机协作与主体性危机成焦点

本次年会聚焦的核心议题,直指AI对写作学理论和实践带来的深刻变革。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写作学会会长毛正天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在AI浪潮重塑社会认知和表达范式之际召开意义重大。他强调,“人工智能不是写作学的黄昏,反而前所未有地彰显了写作学的价值”,期待学界积极回应技术驱动下的理论重构、实践范式变化、人文精神坚守以及写作教育转型等关键问题。

多场研讨会中,专家学者们对AI带来的双重效应进行了深入剖析。一方面,学者们探讨了人机协作的新模式,承认AI在信息搜集、语言润色、效率提升等方面的辅助价值;另一方面,对AI威胁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表达的深切忧虑成为讨论热点。专家们指出,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思维惰性、情感疏离和表达同质化,写作学必须警惕人被“工具化”的风险,捍卫写作作为人的思想情感外化这一本质属性。

写作是人的“祈祷”

作为主办方代表,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建华教授在总结会议时,引用了俄国思想家赫尔岑的名言——“写作是我们的祈祷”,精辟地强调了在AI时代坚守人的主体性的根本意义。陈建华指出,在AI技术狂飙突进的当下,学术界尤需保持冷静。本次年会深入的学术探讨,有力地回应了时代挑战。他呼吁学界以更开阔的视野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追随时代步伐进行自我革新,确保写作学在智能时代焕发新生。

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常委张忠民在致辞中也表示,尽管社会对人文社科的重视度在技术浪潮中有所波动,但书面表达的核心价值在当代社会依然不可或缺,期待会议能激发关于“人本身”的深度思考。(陈江月 李思思)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老铁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660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