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婧婷 北京报道
证券行业薪酬一直备受瞩目。在2024年券商行业整体业绩回暖的背景下,薪酬分化现象却愈发显著。截至4月2日,24家披露2024年年报的上市券商中,有16家券商员工平均薪酬同比缩水,其中头部券商中信证券(600030.SH)、中信建投(601066.SH)员工人均薪酬更是“三连降”。而东方财富(300059.SZ)却实现逆周期增长,员工薪酬自2018年起连续六年保持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多家机构高管年薪总额遭遇腰斩,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薪酬调整呈现差异化格局。根据年报披露,中信证券董监高2024年薪酬总额同比骤降近七成,高管团队总薪酬在一年内减少了逾6500万元。
谈及券商薪酬分化原因,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证券行业当前正处于周期性调整与结构性转型的交织期。薪酬分化反映不同机构的战略适应能力,高管降薪是政策与市场双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而人员精简则是行业效率升级的体现。
头部券商员工薪酬下调幅度不等
在行业盈利空间承压的背景下,2024年证券业薪酬体系迎来深度调整。
中信证券2024年员工人均应付薪酬为77.98万元,虽居行业首位,但同比下滑1.52%,而这也是继2021年之后,中信证券员工人均薪酬连续第3年下滑,对比2021年的94.7万元下降17.66%。
从人均实发薪酬指标来看,中金公司(601995.SH)凭借69.17万元位列榜首,相较2023年人均薪酬88.51万元,下滑了近22%。
从降幅看,截至目前同比降幅最大的是中原证券(601375.SH)。数据显示,中原证券的2024年员工人均薪酬为29.27万元,同比减少24%。
去年9月,中原证券此前因高管薪酬事项决策程序不规范、薪酬管理及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以及薪酬递延支付要求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被监管处罚。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问题促使公司在2024年对薪酬制度进行调整,导致薪酬水平下降。
降幅同比超10%的还有中信建投、信达证券(601059.SH)和华林证券(002945.SZ)。其中,中信建投的2024年员工人均薪酬为48.3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2.72%。
2024年,国泰君安(601211.SH)和华泰证券(601688.SH)的人均年薪分别为68.09万元和63.92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均有所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券商行业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趋势。
2021年是券商从业人员高薪分水岭,例如,中金公司的人均应付薪酬从2021年的9.70万元/月下降到2024年的4.80万元/月,降幅超过50%。
田利辉分析,头部券商薪酬下降有政策监管导向、业务结构影响和成本控制压力三大原因。 近年来,金融行业薪酬体系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尤其对国有背景或系统重要性机构的薪酬水平提出限制,要求与长期绩效、风险责任挂钩。而头部券商多为国资控股,需响应政策调整。同时,头部券商依赖传统重资本业务,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而且,头部券商规模庞大,管理成本高,在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率下滑背景下,需通过薪酬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Wind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4年期间,东方财富的员工人均薪酬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具体数值依次为23.3万元、25.88万元、26.78万元、33.15万元、36.9万元、40.37万元和41.26万元。同样,红塔证券(601236.SH)自2021年起员工人均薪酬也实现了连续增长,这四年的数据分别为38.02万元、41.6万元、43.27万元和47.94万元。
在田利辉看来,中小券商薪酬增长则具有基数效应、激励机制灵活、差异化业务转型和深耕区域市场的四大原因。中小券商原有薪酬基数较低,在业绩改善时更易实现增长。同时,其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业务提成)更灵活,可通过提高薪酬吸引核心人才。而且,部分中小券商转向财富管理、资管等轻资本业务,这类业务收入稳定性较强,且人力成本占比相对可控。此外,南京证券(601990.SH)、华安证券等地方性券商在区域市场具有客户黏性,受益于地方经济发展或特定政策支持(如北交所扩容),推动业绩增长。
受访人士告诉记者,证券从业者薪酬构成主要有基本薪资与业绩奖金,有的公司业绩奖金又会进一步划分为绩效奖和年终奖,其中自营、投行等前台性质岗位的奖金占比更高一些。
董监高薪酬降幅最大
与员工人均年薪微降不同,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24家披露2024年年报的上市券商中,有18家券商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董监高”)薪酬总额下降,其中,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同比分别下降69.61%、57.15%、53.35%、49.64%。
具体来看,2024年中信证券董监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2875.73万元,较2023年的9463.06万元减少6500万元,降幅达69.61%。其中,董事长张佑君的薪酬从2023年的504.72万元降至230.33万元,降幅超过50%。排名第二的是执行委员、中信证券国际董事长李春波,薪酬为192.55万元。其余高管的薪酬均低于150万元。
不过年报中备注所列中信证券董监高的税前应付报酬总额包括:基本年薪、效益年薪和保险福利,最终报酬正在确认过程中,其余部分待确认后再行披露。
记者注意到,2023年年报中其对董监高应付薪酬结构注解是:基本年薪、效益年薪(包含2023年度发放的即期奖金)、特殊奖励和保险福利。同时披露归属于2022年及以前年度并递延至2023年发放的税前薪酬金额。
同期2024年中信建投的高管年度薪酬总额为2014.68万元,降幅为57.15%。中国银河董监高薪酬总额同比下降36.96%,从2023年的2346.9万元缩减至1479.4万元,高管团队薪酬层级进一步扁平化。
红塔证券、东方财富、南京证券、国投资本(600061.SH)、方正证券(601901.SH)等六家券商管理层年度薪酬总额同比上涨。其中,红塔证券2024年高管薪酬总额为998万元,同比上涨20.52%,涨幅最高。
在田利辉看来,高管薪酬“腰斩”由绩效挂钩机制、政策导向、递延支付与风险准备金三大因素造成。
“高管薪酬通常与公司利润、ROE(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强绑定。2024年部分券商净利润下滑,导致高管奖金大幅缩水。而且,监管层多次强调金融行业需‘破除奢靡之风’,高管降薪是回应社会对金融业高薪酬争议的举措,尤其在国资背景券商中更为显著。同时,部分薪酬可能递延发放或转为风险准备金,以强化长期责任约束,导致当期报表体现为薪酬下降。”田利辉进一步表示。
高管带头调降薪资,对行业发展有何作用?此前,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曾指出,高管带头调降薪资一是利于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正向激励机制。二是通过优化高管薪酬结构,调降整体高管薪酬水平,将避免部分人员为获取短期高额利益,而进行损害公司及行业发展的决策,有利于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三是通过对券商高管薪资调降,进一步引导金融行业制定更加合理的薪酬结构,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等错误思想。
2024年5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其中强调,上市证券公司应当完善从业人员管理及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规范短期激励,不得过度激励,持续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
1.8万人离开证券行业
在薪酬波动背景下,证券从业人员数量正逐步减少。记者查询Wind数据发现,证券行业的总人数从2023年的35.05万人减少到2024年的33.24万人,大约有1.8万从业者出走。
在已披露年报的24家券商中,有16家券商的员工总数出现减少的情况。其中,广发证券的员工缩减情况尤为明显。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广发证券的员工总数为13971人,相较于上一年度减少了1063人,降幅达到了7.1%。然而,与员工总数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发证券在过去一年实现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显著增长。2024年,广发证券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71.99亿元,同比增长了16.74%;归母净利润则为96.3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8.11%。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广发证券在人员数量上有所精简,但其整体经营效益却得到了显著提升。
华泰证券、东方证券、中国银河、招商证券(600999.SH)、南京证券等8家券商去年员工数逆势增长,其中,招商证券员工13462人,增员692人。
2024年,招商证券营收、利润实现双增,其中,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收入102.33亿元,占总收入48.98%,同比增长2.2%,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63.34亿元,占总收入30.32%,同比增长79.14%。
中国银河员工总数增加至14349人,2024年,银河证券实现净利润100.31亿元,同比大增27.31%。
从2019年到2023年,中信证券的员工数量持续增长,从不足16000人增加到2023年的26822人。2024年员工总数26781人,连续5年的扩张趋势被终结。尽管如此,中信证券的从业人员数量仍然稳居行业第一。
田利辉指出,券商从业人员缩减的原因是数字化转型替代、市场波动下的业务收缩和合规考核压力等。与此同时,券商加大金融科技投入,AI投顾、智能运营等技术替代了部分基础岗位(如柜台、客服),导致传统岗位需求下降。此外,2024年,部分券商经纪和通道业务收入下滑,倒逼券商通过裁员优化成本。而且,监管强化“看门人”责任,导致部分从业者因考核不达标或合规风险离职。
“人员减少是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必经阶段,未来人才将更集中于投研、科技、合规等高附加值领域。短期阵痛能够带来行业升级和长期发展。”田利辉如是说。